首页 红木正文

黄花梨无束腰裹腿罗锅枨正方炕桌,明清家具中难得一见

红木馆 红木 2020-03-04 282 0

「回顾」苏富比1994年春季拍卖会 洪氏珍藏明清家具专场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清十八世紀 黃花梨條凳一對 拍品已售 2,200,000 港币 明十七世紀 黃花梨條桌 拍品已售 5,080,000 港币 十七世紀 黃花梨倭角方凳一對 拍品已售 3,640,000 港币 明十七世紀 楠木圍子床 拍品已售 4,840,000 港币 十七世紀 黃花梨嵌大理石四出頭官帽椅一對 明十六

在现存明清黄花梨家具中,炕桌数量不少,是流通市场上的常见品。

就像圈椅或小条案一样,不少黄花梨玩家已经见惯不怪、了无新意。

殊不知,除了鼓腿彭牙的长方炕桌,还有一些少见的正方器型。

黄花梨嵌瘿木小方炕桌,无束腰结构,长70宽68高23厘米。

桌面四周有拦水线,说明这是餐饮用的饭桌。

还有,基本为正方形的桌面,符合清代工部专项,可能是官家宴席上的实用器。

桌面攒边打槽镶瘿木整板,边抹内角倒圆。

现代红木家具常采用类似做法,称之为讲究的工艺。

在其中的一条拦水线上,有三处垂直烫灼的痕迹,疑似现代香烟点燃后被放在上面,没有拿开的结果。

由此可以推测,在不久的二三十年前,它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是件普通的生活家具。

转至侧面,边抹素混面,下接垛边,以增加看面宽度,同时也节约木料,减轻整体重量。

垛边下寸许安罗锅枨,均裹腿做,模仿竹藤缠绕的意趣。

垛边与罗锅枨间装如意形卡子花,形状矮扁、造型敦厚,每面两只共八枚,以栽榫上下连接。

从下往上看,瘿木面下安穿带两根,表面与四周协调一致,看似原装皮壳,且保存较好。

另外,桌底下可见上方照射透出的灯光,考虑到明清时期制作,构件间配合松动也属正常。

这种岁月痕迹还表现在足端,风化、朽烂使之变得坑洼不平。

炕桌23厘米的高度略显低矮,或许也与此有关。

收藏明清家具前,首先要弄清的几件事

明清硬木家具与明清官窑瓷器,是新世纪前后世界艺术品拍卖界两个最具收藏增值潜力的收藏品投资选项。 明 黄花梨三弯腿大方凳   明清官窑瓷器,据苏富比、佳士得拍卖统计为年增值22%;明清硬木家具,拍品征集因其稀罕而有行无市,但年投资增值率不会低于20%

在众多的黄花梨炕桌传世品中,正方形结构的数量很少,王先生在其著述中也明确提到,所以收藏品市场上,一般比常见的长方器型价格要高。

器型好,品相也要说得过去。观察后发现,此桌最大的瑕疵,当属受缩胀等因素影响,面板边簧从槽口中脱出,露出丝丝缝隙。

其中的一条尤为明显,瘿木板与边框错开,从上方可以直接看到展台,令追求完美的藏家大为惋惜。

除了器型和品相,最关键的还是要验证黄花梨材质。现场有木友对边抹上长而连续的棕眼提出质疑,认为与黄花梨麦穗状发散不符。实际上,这种情形一般会出现在粗大的干料上,另外也与表面过于粗糙有关。

从纹理方面,各构件以顺纹为主,但在一些局部,如上图的边框和下图的腿子上,行云流水般的黄花梨典型图案还是很容易被发现。

此外,罗锅枨在筒灯的照射下,表现出幻化的绸缎光,同样也反应在炕桌的其他部位。

综合来看,虽不是典型的浅色,却有明显的金黄底,小方桌基本可确定为黄花梨。

自称明晚期的黄花梨嵌瘿木小方炕桌,受岁月侵蚀而显得有些破旧,但造型质朴、秀妍,在收藏品市场上又少有对比,最终其价格一路走高,取得了92万元的成绩。

明晚期 黄花梨嵌瘿木小方炕桌

尺寸: 68.5×70.7×23.3cm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成交价:RMB 920,000

描述:

此桌以黄花梨为材制成。圆材,呈正方形,桌面攒边格角安独板瘿木板心,色纹并美。板心与边抹四角皆打磨光滑圆润,加之瘿木生长不易,可见此桌用料之奢。桌面周边起拦水线,边抹劈料,但混面上大下小,不使它等宽。四足间以裹腿做之法作罗锅枨,边抹与罗锅枨间以“栽榫”的造法安如意形卡子花,每面两枚。此桌虽非大器,但榫卯严谨考究,标准明式做法,造型秀美悦目。历经多年传承,保存完好,尽显文人生活意。

拦水线通常在酒桌上使用,酒洒不致衣襟滴脏。此小桌设拦水线,当为炕上使用之故。炕桌属矮型家具,通常侧端贴近床沿或炕沿,居中摆放,以便两旁坐人。方形的炕桌,在清朝嘉庆时修的《工部则例》中列为专项,是都水司的实用家具,与明式的相去不远。且从传世实物来看,方形的炕桌远少于长方形的炕桌。

本文源自头条号:幸达红木家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明清时期红木家具都有什么特点?

事实上明时期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还是存在不小差别的,明代风格简约大方,较受居家人士喜爱;清代风格则以精致的雕工见长,适合收藏,是专业人士的首选。那么明清时期红木家具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一、明代时期红木家具特点 1、造型简练且以线为主,严格的比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