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买了十年,居然涨了几百倍!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最近回收了一批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家具,卖家是十多年前买的,自己在家中一直使用,现在至少翻了数百倍!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里海南黄花梨价格上涨800多倍,老挝大红酸枝也上涨了10多倍。近年来,红木价格持续以每年20%的幅度上涨。 黄花梨家具历久弥新是


通过家具,文人将抽象的“雅人深致”具象细腻地表达出来。摄影/陈健等
中国传统红木家具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以地方风格为脉络,在明清时期形成了广作、京作和苏作三分天下的局面。其中,以苏作家具最为历史深远,传统丰厚。苏作家具生在园林中,生在文人巧思之下,它独特的工艺与美,倚赖于江南文人的参与,也源于民间匠师的反复推敲与琢磨。

明式圈椅之雅,在于方圆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造型简约,线条流畅,与园林的气韵相得益彰。摄影/陈健等
那么如何描述和理解一件苏作家具? 翻当代学者梳理苏作的图册,不难找到这般描述:“形似江南湖泊中的水红菱”“桥梁挡平缓如起伏的水波”。
-01- 材美而坚,工朴而妍,逸我百年

苏作家具
苏作家具也称苏式家具,是指江南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花梨木等进口稀有红木制作的硬木家具,亦称“苏作”家具,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下游一带所生产。它发源于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以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用料结构合理、比例尺寸适度等特点和朴素大方的风格博得了世人的赞赏,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顶峰,也让苏州在中国历史上绽放高光。
-02- 文人风雅,匠师精道

在家具制作中讲究“增一分肥,减一分瘦”,苏作家具到底有多精致
一个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越少反而越复杂,变化越丰富,这是明式苏作家具带给人的分明气质。
苏作家具材质讲究自然天成,体现木材纹理的原生质感。制作技艺繁杂精细,要经过设计、木工、雕刻、漆工等几十道工序。苏作家具表现为用材精打细算,精心琢磨,惜料如金;造型雅致、线条流畅,用料和结构合理,比例尺寸合度,格调朴素大方;注重榫卯,承重合理结实。当地人比喻:家具可以摔烂,但榫卯不会坏。

榫卯结构:每一根木头的曲线,每一次榫卯的衔接,苏作师傅都费尽思量。摄影/陈健等
传统纹饰也较多,装饰题材多取自历代名人画稿,以松、竹、梅、山石、花鸟等为主,雕刻较抽象,意趣十足。整体风格始终保持新丽典雅、温婉脱俗的气质。既见巧夺天工之精巧,又似有小桥流水,江南人家的韵味,是文人审美和匠人精神的典范。
-03- 延续与想象,打磨此刻的光泽
南充红邦小镇红木家具产业园
南充红邦小镇红木家具产业园

苏作家具的细化分工与明朗工序,在明代已逐渐完善;雕花的门槛不低,许多师傅都有绘画的功底。摄影/陈健等
苏作,是传统手艺和行当,也是一种现代职业。不光要考虑的有传承、坚守、取舍,也有如何应对市场需求与行业内外的压力和乱象。现代家具采用不同结构方式,降低加工成本,实现多样造型,让消费者有了更大选择范围,这对苏作行业的生产引发了更大的冲击。

宋卫东入行几十年,如今他还是一家家具厂的经营者。他眼光犀利,一眼便能报出家具的尺寸。摄影 / 阮传菊
在传统苏作工匠眼中,有些东西根深蒂固,是师傅传下来的精髓与法则。但牢固,并不意味着顽固。
在近二三十年中,新一代苏作木匠的佼佼者大多完成从匠人到现代企业管理者、非遗传承人的转型。而设计风格,强调其一为传承,在古典文化与艺术研究基础上,把今已逝去的古典家具,原汁原味复原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其二,是在明代家具基础上,顺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寻求“创意苏作”。
延续传统的想象力,珍重苏作的荣光,打磨它在此刻的光泽。

书房不仅是燕居之室,亦是文人情趣的大本营。摄影/陈健等
线条的艺术、力道的平衡与分拆咬合的哲学,从中国古典家具史巅峰行至今日,苏作家具是一个老行当,也是一个现代行业。
苏作光影,依然绵延在这座古城之中。
-END-
文|孔雪
编辑|张瑜
原文取自《地道风物·苏州》有增减、改动
本文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本文源自头条号: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价值不菲的红木聚宝盆!海南黄花梨满瘤疤木料作!
这聚宝盆有意思吧! 其器型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这海南满瘤疤木料做的木器古朴素雅,大气端庄,饱满充实,实在漂亮! 此物瘤疤成纹,称孤,其规格:17/7.5厘米,重565.5克,美物当与友共赏!